2017年7月6日下午14:00,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陈达教授应邀在我校承办的 “第四期江苏省骨干研究生导师(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作了题为《加强基地建设,提高实践能力,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李超德教授主持。
陈达教授现任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也是该校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他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经验,从服务需求、深化改革、取得成效三方面入手,深入阐述了河海大学近年来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状况,其举措与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江苏省内高校借鉴,能够引起在座学员对于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深思。
陈达教授表示河海大学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方面是顺应国家对培育高层次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号召,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国家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需要,毕竟河海大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水利高等学府,也是以水利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以此为背景,河海大学以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在结构上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培养上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在模式上更加突出科教结合与产学结合,在方式上更加突出开放合作,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陈达教授详细介绍了河海大学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启动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水利部、中国电建、三峡集团等单位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155家;构建“校内培养+基地培养”、“知识构建+顶岗实践”、“校内导师+基地导师”的创新培养模式;创设实践平台,打造复合知识体系结构,突出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科技与人文相结合。
陈达教授表明,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河海大学在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真正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对于学生,其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对于学校,联合培养基地搭建了政产学研用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各方合作,提升了学校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对于企业,基地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得到自我提升;企业能够尽早地发现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学生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给企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