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辛隐教授结合自身在研究生指导工作、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多年的实践经验,围绕“一个叙事”、“一种视域”、“一种温润的指导”、“一种方法”、“一种角度”等五个“一”,将自己对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独到见解层层展开,在讲述真实故事和适时有效的互动交流中,引导在场学员重新认识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给予研究生心理健康更多的关注。
“一个叙事”,真实的故事往往直击人心。讲座伊始,黄辛隐教授娓娓道来了一个多年前她和所指导研究生未完待续的真实故事,直指听者内心,准确快速地吸引所有学员的注意力,激起了大家对于故事走向的好奇心。
“一种视域”,新的视角总是能触动灵魂、引发深思。黄辛隐教授引入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这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品格强项和美德的一门科学,包涵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与爱、正义、修养与节制、心灵的超越六大美德,在人生旅程中对于工作、生活和成长以及爱都有正面指导性作用,能让人深受鼓舞。
“一种温润的指导”,揭示了导师对于研究生的重要作用。黄辛隐教授以北京大学为例,指出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应是一种“心教育”,通过阐释生命价值,让研究生的问题在不经意中消失。
“一种方法”,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能够事半功倍。黄辛隐教授以流程图的形式,为在座学员介绍了一般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面接技术,指导全体学员以专业的方式与研究生进行有效沟通。
“一种角度”,从不同视角了解学生、关心学生。黄辛隐教授表明一个合格的导师应从问题、关系、文化、基因等不同方面全方位地了解研究生的生活、学习状况。
黄辛隐教授以自身经历为例,强调:每个导师都应是学生的心理指导老师,研究生往往自尊心较强,应当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在,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
在互动环节中,中国矿业大学的丁淮、河海大学的黄丹、南京林业大学的黄申林、徐州医科大学的周秀萍分别提出了自己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的困惑与疑问,黄辛隐教授一一耐心细致地做出了解答。
黄辛隐教授揭示了导师与研究生的一种新型关系——心理指导,这一观点让现场学员啧啧称赞,引起强烈共鸣。此次专题报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使全体学员受益匪浅,享用到了一份丰盛的心灵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