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由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合作组建的www.优德88.cpm 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团队“汉外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团队第3次学术沙龙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语言文化研究”专题讨论在天赐庄校区崇远楼210会议室举行。参加研讨的有我校文学院夏军教授、张榴琳副教授、李璐老师(师资博士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军教授、董成如教授、张大群教授、莫俊华副教授、陈宁阳老师(师资博士后)、杨彦教授、李克教授,以及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部分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活动由交叉团队负责人夏军教授主持。
本次活动包括两个环节:
一、学术报告;
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语言文化研究”专题讨论。
在学术报告环节,共有王军教授、李璐老师、张大群教授、张榴琳副教授、夏军教授五位依次做报告发言。
王军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怎么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做学术研究》。报告从如何理性、客观地认知AI技术对科研的影响、可用的AI工具、AI能够对科研工作带来哪些促进、AI与科研伦理四个方面展开。王教授还现场演示了KIMI对文本的加工,其高质量、高效率令在场师生惊叹。
李璐老师的发言题目是《连词如的来源与判定》。报告先介绍了汉语中存在着大量随语境表达不同语义关系的单音节连词,然后分别详细考察描写了连词“如”的语义来源、组合功能来源、关联功能来源,最后展示了“如”从上古到中古再到当代的语义、用法演变概貌。
张大群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功能语言学与汉语学术文本英译》。报告首先回顾了学术文本翻译的研究现状,指出多数研究聚焦学术著作的英译汉,缺乏汉语学术文本英译研究;再介绍了ChatGPT翻译;最后重点阐述了功能语言学视野下机器辅助的汉语学术文本翻译。
张榴琳老师的发言题目是《规约度与汉语短语-复合词连续统》。报告基于作者今年在国际期刊《Folia Linguistica》发表的论文《What is a Chinese word? Lexical constructionalization in Chinese》。研究基于作者提出的复合词规约性连续统假设,运用数学模型对判断对象进行了有效的量化分析。
夏军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汉外对比视野下的汉语“词”概念系统——兼论汉语的构词法和构形法》。报告从汉语和外语学界“词”相关术语各行其是的现象出发,在考察汉语、英语、德语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特征矩阵构建新的“词”概念系统的思想,并呼吁进行基于更大范围语种的研究。
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语言文化研究”专题讨论环节,夏军教授简介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了近年国家语委为此设立的相关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并转达了学校社科处对于团队关注相关研究的期待。
与会人员就“语言强国”等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王军教授提出,从符号学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各民族语言文化的许多共性。陈宁阳博士分享了她指导的一位朝鲜族学生的研究,该研究反映出民族学生在多语言环境下的生活境况。董成如教授认为汉字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意义非凡,建议将深入挖掘汉字文化作为一个研究突破口。李克教授从翻译角度指出现在“少数民族”的提法在国际上被认为涉嫌歧视,现在已经更多被“非汉民族(Non-Han Nationalities)”的提法替代,这也是涉及民族团结的语言文字工作。杨彦教授谈到了国内朝鲜族人士跨境往来的文化困惑。夏军教授指出苏州地区多台商台胞,江苏省是拥有全部56个民族人口的省份,这些都是从事相关研究的有利条件。
学术沙龙持续了四个多小时才在意味犹尽的氛围中结束。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巨大。首次参加团队学术活动的杨彦教授表示,他所进行的朝鲜语研究涉及中朝交流,涉及近代汉语研究,非常希望加深与文学院的合作交流。另一位初次参加团队学术活动的李克教授学术专长是西方修辞学,在会议间交流时表示有意在今后的沙龙中做一些西方修辞学介绍工作,促进汉外修辞对比和互相借鉴。大家都对下一次交流充满期待。
(文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