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陈龙 |
导师近影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
导师类别 |
博士生导师,学院教师 |
技术职称 |
教授 |
学位 |
博士 |
毕业院校 |
南京大学 |
个人简介 |
|
|
|
|
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12月至1997年12月在www.优德88.cpm 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www.优德88.cpm 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吴智库传媒方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广播电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播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当代传媒中的民粹主义问题研究》、《传媒低俗化对策研究》、《媒介批评论》、《传媒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传播导论》等专著十余种,论文80余篇。主编、编著教材多部,其中《新闻作品评析概论》被评为2005年江苏省精品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动画剧本写作基础》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主持国家社科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项目1项、江苏省社科重点项目1项。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其他成果奖多项。 |
|
|
|
|
|
研究方向 |
|
获奖情况 |
荣誉 |
|
|
|
|
2002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 2006年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 1999年www.优德88.cpm 首批中青年学术骨干 2005年www.优德88.cpm 首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08年www.优德88.cpm 首批“东吴学者” 2011年苏州市“东吴中青年学者” 2014年苏州市“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
|
|
|
|
|
|
科研 |
|
|
|
|
2002年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国家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列第三 2001年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列第三 2000年 中国现代派戏剧研究 江苏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 媒介批评论, 苏州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列第三 2007年 媒介批评论,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1年 传媒文化研究,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2年 传媒低俗化对策研究,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5年 广告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构成分析,苏州市“社科应用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6年 当代传媒中的民粹主义问题研究,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
|
|
|
|
|
教学 |
|
科研项目 (近年) |
|
|
|
|
1、电视文化研究,199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 2、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与苏南社会文化形态关系研究,2001年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主持) 3、江苏人文精神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2004年江苏省社科重点项目(主持) 4、新闻采编规范及治理研究,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项目(主持) 5、我传媒低俗化的对策研究,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 6、国外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研究,2008年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主持) 7、网络等新媒体舆论引导研究,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 8、广告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构成分析,2012年江苏省工商局项目(主持) 9、新媒体环境下苏州广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2015年苏州市发改委项目(主持) 10、“书香城市”战略的苏州实践和探索,2015年苏州市文广新局项目(主持) 11、当代民粹主义思潮最新发展动态及其社会治理研究,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持)
|
|
|
|
|
|
科研成果 (近年) |
论文 |
|
|
|
|
1、《发展理论演进中的媒介角色及其再认识》,《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第1期 2、《媒介文化全球化与当代意识形态的涵化》,《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5期。 3、《对话与潜对话:“女性书写”的现实内涵》,《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第1期(新华文摘转载)。 4、《时代正气是电视剧主旋律创作的精髓》,《中国电视》2002年第5期。 5、《近代戏剧对戏剧性问题的最初感悟》,《艺术百家》2003年第1期。 6、《韩国影视剧在中国流行的文化心理探析》,《中国电视》2003年第8期。 7、《论公众媒介接受中的图像素养》,《媒介研究》2004年第3期。 8、《媒介全球化职业与公众媒介素养结构的调整》,《现代传播》(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4年第3期。 9、《青年亚文化与媒介素养教育》,《国际新闻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5年第2期。 10、《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要件》,《中国电视》2004年第6期。 11、《走好收视率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木:电视娱乐节目现状批判》,《中国电视》2006年第8期。 12、《“霸权理论”与电视意识形态宰制论》,《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 13、《当代文学批评范式的转型与重构》,《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 14、《当代文化批评的修辞策略》,《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 15、《韩国影视剧在中国流行的文化心理探析》,《中国电视》2003年第8期。 16、《新闻本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要件》,《中国电视》2004年第6期。 17、《论媒介批评理论体系的本土建构》,《山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8、《文化民粹主义与“看”的方式变革》,《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4期。 19、《本土品格建构:中国电视剧30年创作主潮》,《中国电视》2009年第1期。 20、《WEB2.0时代草根传播的民粹主义倾向》,《国际新闻界》2009第4期。 21、《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中的修辞敏感性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22、《试论当下电视娱乐文化的快感表征》,《中国电视》2011年第4期。 23、《网络民粹主义的话语垄断策略》,《www.优德88.cpm 学报》(中国社科文摘转载)2011年第6期。 24、《让新技术世界里的错位者重返家园:一种媒介社会学批评》(译文),《山西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25、《话语强占:网络民粹主义的传播实践》,《国际新闻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11年第10期。 26、《网络民粹主义的政治潜能》,《山西大学学报》(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12年第3期。 27、《民粹主义与新媒体事件的表述偏差》,《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5期。 28、《民粹化的媒介文化:从大众崇拜到“大众”文化崇拜》,《山西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29、《对立认同与新媒体空间的对抗性话语再生产》,《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第11期。 30、《网络民粹主义的栖居空间》,《人民论坛》2013年第10期。 31、《提升军队媒体传播力的探索——以孙晓青军事新闻实践为例》,《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32、《话语权转移对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倒逼机制》,《江苏教育宣传》2014年第5期。 33、《转帖、书写互动与社交媒体“议事共同体”重构》,《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10期。 34、《共同体幻象:新媒体空间的书写互动与趣味建构》,《山西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35、Discourse Monopoly:The Communication Practice of Online Populism,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4 Number1(Volume10) (Canada)。 36.《警惕卡里斯马社会治理的风险》,《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4期。 37.《文化民粹主义祛魅与媒介文化体系重建的“三重门”》,《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5期。 |
|
|
|
|
|
专著 |
|
|
|
|
1、《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新闻作品评析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3、《媒介批评论》,www.优德88.cpm 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4、《大众传播学导论》,www.优德88.cpm 出版社2006年9月版。 5、《视觉文化传播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1月版。 6、《媒介素养通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 7、《传媒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8、《传媒低俗化对策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9、《媒介文化通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10、《动画剧本写作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1、《当代传媒中的民粹主义问题研究》,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年版。 12、《电视文化新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版。 13、《大众传播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 14、《现代派戏剧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 15、《中国近现代通俗戏剧研究》,台湾东大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10月版。 16、《沈从文的文学世界》,台湾三民书局1999年4月版。
|
|
|
|
|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
|
|
|
1998年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8年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学。 |
|
|
|
|
|
其他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