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姓 名:杨晓光 | |
院 部:轨道交通学院 | |
性 别:男 | |
出生年月:1959年9月 | |
专业技术职务:交通运输工程系名誉系主任/www.优德88.cpm 未来交通联合实验室主任 |
|
职 称:讲座教授 | 联系电话:13801866675 |
学 位:工学博士 | 电子邮箱:yangxgits@163.com |
学 历:博士 | 毕业专业:智能交通系统工程 |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
个人简介
杨晓光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方向为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同济大学教学名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工程系首任系主任,www.优德88.cpm 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交通设计》、上海市精品课程《交通工程》等,主编著国家规划教材《交通设计》等,并被国际上推广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项,是我国重大攻关成果、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城市交通实时自适应控制系统”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10余项。入选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上海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上海市育才奖等。担任教育部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道路优化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专家组专家;中国公交学会常务理事、住建部市政公用行业专家委员会城市交通专家组成员;曾受聘科技部智能交通系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杨晓光教授是我国早期开始交通工程与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两领域的研究者及开拓者,创立了 “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开创了交通工程学2.0、“车路联网与协同交通控制系统”和“复杂条件下基于数据的多模式交通协同控制/管理/服务/决策一体化(ATmaaS)”研究及其应用,创建了“未来城市与交通联合实验室”,成果被国内外广泛地引用和应用;培养博士70人/硕士160余人、博士后10人。
教育经历
时间 学校专业
1992.09-1996.09同济大学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方向(博士)
(期间:东北师范大学赴日本国留学预备学校学习(1993.09~1994.09))
1994.09-1996.09日本京都大学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博士)
(教育部选派,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留学日本京都大学继续攻读交通工学博士学位)
1985.03-1988.09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硕士)
1978.09-1982.07同济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教授、博导2000.03-至今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 主任2000.03-2014.11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交通工程系 教授、博导1999.06-2000.03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交通工程系 副主任1998.01-2000.03
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 主任1997.01-至今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交通工程研究室 副教授1994.01-1999.06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交通工程研究室 讲师1988.01-1993.12
同济大学路桥工程系交通工程研究室 助教1982.07-1987.12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乡花园村插队 知青队长1977.07-1978.09
社会职务
教育部高等院校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专家组专家;
住建部城市交通专家组成员、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资深委员;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专家委员会道路交通优化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交通委科技委交通工程(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
www.优德88.cpm 讲座讲授、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多省市的城市交通顾问等;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nsport Network Reliability”国际会议委员会委员、《交通信息与安全》编委会主任、《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等多个学报编委.
研究方向
主攻交通系统工程与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及智慧城市和智能社会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
智能交通管控与综合服务,主攻基于智能网联的新一代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智能多模式交通服务管理系统(ATMaaS)、智能公共交通与多式联运系统;
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车路联网与协同及交通流基础理论;
交通全息感知与智能计算,基于全息城市与交通智能计算的实验交通学)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最佳实现系统功能、性能和效能的交通系统构筑与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交通防灾与主动安全系统,交通防灾救灾与紧急救援、交通事故主动对策和预防;
智慧城市与社会系统(SC&ISS),以管理与服务为导向的智慧城市与智能社会一张图和可视化智能决策理论与关键技术;
实验交通学,基于数据和智能计算的实验交通科学与系统解析方法等。
团队成员
杨晓光教授、博士
金辉讲师、博士介绍链接http://web.suda.edu.cn/jinh/
研究生:
博士生:张彦沛
硕士生:王胜彬
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1、主持的代表性研究计划。国家级研究计划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5项,973子项1项,863计划3项,国家攻关计划4项)。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辆群体智能控制理论与测试验证”项目第三课题(编号2018YFB1600603),混合交通群体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理论方法研究,2019.3-2021.12;
(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编号2012AA12306)“道路交通状态全息感知与交互处理技术和战略实验室”,2012.1-2014.12;
(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编号2011AA110404)“车路协同系统交通协调控制关键技术”,2011.1-2013.12,杜荣华、杨晓光;
(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目标导向课题)(编号2007AA11Z246)“城市交通状态预报与管理支持系统”,2008.1-2010.12;
(5)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编号2005BA414B01)“公交专用道信号优先策略与技术研究”,2005.1~2006.12;
(6)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2002BA404A20A):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核心软件及其配套系统开发,2003.5~2004.8;
(7)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课题(2002BA404A01):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评价方法研究,2002.3-2004.8;
(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子项(TG1998030408):城市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1999.1~2003.12;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773293),多模式车辆交通流多交叉口协同控制理论与实验研究,2018.1-2021.12;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51238008),演变中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集成设计理论与方法,,2013.1-2017.12;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974093),基于车路协调的下一代道路交叉口交通控制探索研究,2010.1-2012.12;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631002),城市交通网络优化与管理,2007.1-2010.12;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78123),“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群交通阻塞机理研究”,2006年1月~2008年12月;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M基金项目(70122201/G0114):中国城市道路与交通适应性及其改善方法研究,2002.1~2004.12;
(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9878039):公共汽车交通优先控制理论,1999.1~2001.12;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9638230):城市交通流诱导与控制系统子项─提供交通信息条件下驾驶员选择行为理论,1997.1~1999.12;
(17)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评价方法(第一部分:总则),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项目,2015.01-2015.12;
(18)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定时控制信号配时与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研究,2003.1~2005.12;
(19)国家教委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城市高速道路通道交通智能化控制管理理论,1998.5~2000.4;
(20)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交通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1997.11~1999.11.
2、代表性省部级项目
交通运输部项目:公共汽车绩效与服务管理系统,2011.1-2012.12;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基于动态信息的智能交通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2010.1-2012.12;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合作项目:基于车路协同的道路交叉口智能控制系统研究,2010.1-2012.12.
3、代表性国际合作项目
美国IBM合作:城市交通质量评价关键技术,2012年;
法国泰雷兹合作项目:委托研发交通信息与智能公交系统,2011年;
日本丰田IT合作项目:委托开发信号控制交叉口VII实证实验系统,2010年;
日本电装合作计划:委托研发车路协同实验系统,2010年.
代表性科技成果
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密度城市道路网络交通阻塞解析理论与综合改善技术,杨晓光、马万经等;
2015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复杂环境下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杨晓光、马万经等;
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面向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的交通状态预测预报关键技术,杨晓光、云美萍等;
201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复杂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杨晓光、白玉等;
1990年,“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城市交通实时自适应控制系统”,突出贡献二等奖,杨晓光,国家公安部、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8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城市公交高效运行集成设计与控制关键技术,马万经、杨晓光等;
2017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城市交通状态精准感知与协同管控,杨晓光,第五完成人;
200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网格关键技术及应用,杨晓光,第五完成人;
200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城市自行车交通流组织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杨晓光, 第二完成人;
2004年,公安部科技二等奖,中国智能交通运输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杨晓光,第三完成人.
部分代表性论文
Jin H, Yu J, Yang X (2019) Impact of curbside bus stop locations on mixed traffic dynamics: a bus route perspective. Transportmetrica A: transport science 15(2): 1419-1439.
杨晓光,张楠,基于虚拟与现实交互的交通流在线实验方法,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12月.
杨晓光,赵靖,马万经,白玉,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中国公路学报(高引用、优秀论文), 2014, 27(5): 148-157.
杨晓光,马万经,姚佼,吴志周,王吟松,吴伟,智慧主动型交通控制系统及实验,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03,6(1):43-53.
杨晓光,安健,刘好德,滕靖,公交运行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高引用、优秀论文),2010,10(4):13-21.
Yang X G A, Jian a A N, Liu H D B, et al. Evaluation Architecture Discussion of Route-Level Transit Service Quality[J].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0, 10(4):13-21.
杨晓光,云美萍,周雪梅,吴志周,张扬,中国智能交通系统评价方法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6. Vol.6, No.6, 14-20.
杨晓光,邵海鹏,云美萍,交通语言系统结构,系统工程, 2006.7,No.7, Vol.24, 1-7.
杨晓光等,实验交通工程基本理论(方法)与信息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筑、环境与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专题报告集,科学出版社,2005.
Xiaoguang YANG, Xiuguang LI, A new traffic-signal control for modern roundabouts: Method and appl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5 (4): 282-287 DEC ,2004.
杨晓光,云美萍,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交通效益评价指标及其关联性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4.10. Vol.21, No.4. 81-84.
杨晓光等,公共汽车交通专用道及其停靠站最佳布置方法,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32,n7,2004.
杨晓光,城市快速道路交通流仿真方法研究,公路交通科技, v16,n2,1999.
杨晓光,杨佩昆,饭田恭敬,关于城市高速道路交通动态控制问题的研究,中国公路学报, v11,n,1998.
杨晓光,高速公路事故预防与紧急救援系统,公路交通科技, v15,n4,1998.
Meiping Yun, Jing Zhao, Jianzhen Zhao, Xuyan Weng, Xiaoguang Yang. Impact of in-vehicle navigation information on lane-change behavior in urban expressway diverge segments.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106 (2017) 53–66.
JingZHAO, Mei-Ping YUN*, H. Michael ZHANG, Xiao-Guang YANG. Drivingsimulator evaluation of drivers’ response to intersections with dynamic use of exit-lanes for left-turn,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015, No. 81, 107-119. (SSCI)
Fan Yang, Mei-pingYun*, Xiao-guang Yang.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 Under Interrupted Flow and Application to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15, No. 2466, pp. 114–124. (SCI)
云美萍,刘贤玮,陈震寰,杨晓光.通勤出行中停车换乘选择行为分析与建模,同济大学学报, Vol.40, No.12, 2012.
云美萍, 劳云腾, 杨晓光,基于博弈论的交通管理政策效用分析, 同济大学学报, 2010, Vol.38, No.4., 527-532. (EI)
云美萍,刘斌,杨晓光,基于车道选择行为分析的交通语言优化设置,同济大学学报, 2009, Vol.37, No.5. 627-630, 636. (EI)
云美萍,龙科军,劳云腾,杨晓光,考虑停车选择概率的公共停车场规模优化模型,系统工程, 2008.2. Vol.26, No.2, 84-88.
云美萍,杨晓光,李盛,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城市交通. 2009.Vol.7, No.2, 57-59.
云美萍,杨晓光,刘杨,基于减灾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城市交通, 2008. Vol.6, No.5, 5-10.
云美萍,杨晓光,交通事故管理系统中路网分区优化模型的改进,公路交通科技, 2004.Vol.21, No.4.
代表性著作与教材
Yang X G,et al. Traffic Design[M]. New Delhi:S.K.KATARIA&SONS,2014..
杨晓光,白玉,马万经,邵海鹏,交通设计(国家规划教材),人民交通出版设,2010.
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国家畅通工程丛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2010-12-24发布,2012-01-01实施,杨晓光主参编.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DGJ 08-96-2013),上海市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2013-08发布,2014-01-01实施,杨晓光、白玉等主编.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DG/TJ 08-2027-2018,J11040-2018),城市居住区交通组织规划与设计标准,2018-06-27发布,2018-12-01实施,杨晓光、白玉等主编.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DB33/1057-2008,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规范,2008-12-17发布,2009-01-01实施,杨晓光、白玉等主编.
专利
1、发明专利:
基于浮动车数据和线圈流量融合的间断流路段行程时间估计方法 (201210356324.X)
一种基于车车通信的换道超车辅助方法及系统 (201210096478.X)
一种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跟车探测方法、系统及应用 (201210096748.7)
一种模拟手机数据并评估城市路网交通状态的方法 (201010254771.5)
一种公共交通运行服务质量的评价系统 (200910198720.2)
基于空间聚类分析的城市路网交通小区动态划分方法 (200810203852.5)
一种可用于环形交叉口的不对称时空优化控制方法 (200810035665)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方法及系统 (200710045987.9)
基于浮动车数据评估城市路网交通状态的方法 (200710045240.3)
2、软件著作权:
城市交通状态预测分析软件(TStatus)V1.0(2012SR083263)
同德城市道路交叉口群交通信号动态协调控制软件V3.0(2011SR048827)
TranSMART-公交到站信息预测系统V2.0(2011SR081888)
同德城市道路交叉口群交通信号动态协调控制软件V2.0(2010SR018306)
tranSmart-公交到站信息预测系统V1.0(2009SR035239)
tranSMART-城市公交车辆运行评价系统V1.0(2009SR035236)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判别系统V1.0(2009SR034400)
城市道路网络交通小区动态划分系统V1.0(2009SR08564)
城市道路协调控制交通小区划分软件V1.0(2008SR30960)
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决策支持系统软件V1.0(2007SR20843)
同达交通信息服务与仿真支撑平台软件V1.0(2007SR1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