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科研动态

香港中文大学张立博士学术报告:螺旋状微型仿生机器人的制备及应用前景

时间:2015-12-22 来源:机电学院 点击:2586

题目:螺旋状微型仿生机器人的制备及应用前景

时间:2015年12月29日 10:00

地点:北区工科楼1109室

主讲人:香港中文大学张立博士

内容提要:无缆操控的医疗微型机器人对于生物医疗有着革命性的应用前景。在微型机器人的各种无缆驱动方法中,磁场驱动方式非常有利于人体内医用,因为低强度磁场对于活体细胞和生物组织无害。仿照在液体中运动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依靠旋转螺旋状鞭毛运动前进的原理,我们利用不同的微纳加工技术,设计并制备了与细菌大小相当的微型螺旋状磁控器件,命名为“人造细菌鞭毛”。通过控制外加旋转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实现“人造细菌鞭毛”高精度三维运动。我们预期,该微型机器人可为体内靶向细胞和生物组织的定向物质及能量递送提供一种可行的新技术。相关研发结果,对于发展可以用于最小侵入医疗任务(特别是再生医疗)的智能医疗微型机器人铺就了道路。

个人简介

张立博士于2007年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博士学位后,任职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所Bradley Nelson教授课题组,成为博士后(2007-2009)以及高级研究员(2009-2012),长期从事微纳机器人技术、微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2012年起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现为助理教授。

张立博士是IEEE学会高级会员,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RAS)及其下属微纳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委员会成员。迄今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H-index为25。在Nelson教授课题组研发的微型仿生机器人2012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为“最微小的医用微型机器人”,同时也在多个IEEE国际会议上获最佳会议论文奖或最佳会议学生论文奖。现担任Scientific Reports(Nature旗下子期刊)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的编委。也曾担任期刊Nanoscale和Robotics and Biomimetics的客座编辑。2013年度获香港研究资助局RGC颁发的Early Career Award。2005年,张立博士获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颁发的第三届"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主页:http://www.cuhklizhang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