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性个体剂量规范化评估体系。在核辐射事故医学应急过程中,及时而有效的估算事故受照人员的剂量极为重要。通过对不同剂量测定方法和技术的规范化及相互比对,首次在国内建立了包括物理剂量、生物剂量、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剂量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性个体剂量评估体系。通过对受照动物和事故人员的试用,证实了该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可望作为今后核事故医学应急过程中对事故受照人员剂量估算的有力工具。
(2)放射损伤后的免疫与造血重建技术。采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HSPC)移植技术和IL-1、IL-3、IL-6、GM-CSF和EPO等多种细胞因子,根据受照剂量,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救治方案,促进了放射损伤后机体的免疫与造血重建,动物实验显示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研制成功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应用意义的新抗体,其中抗人OX40LmAb(5株识别不同位点)具有国际原创性,在免疫调节的基础研究及放射损伤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3)医用高分子水凝胶膜的辐射接枝技术。该技术可用于烧伤、创伤和放射性烧伤等皮肤损伤的治疗。对于战场烧伤、特别是皮肤大面积损伤的快速救治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2001年,辐射接枝技术获中国国家发明专利,2004 年实现了转让。产品已通过国家药监局认可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能检测,目前已完成了中试,并取得生产许可证,正在进行临床实验。
(4)天然橡胶乳液辐射硫化工业化应用。建成了国家级低能电子加速器辐射硫化的示范工程,以辐射交联替代传统的加硫化学硫化工艺,可广泛地应用于乳胶浸渍行业,制造无硫、低(无)蛋白含量的环境友好型天然橡胶乳液制品,如医用手套等,废品处理(焚烧)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有利于环境保护。本项目已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年产值突破了2亿元。
条件建设:建成了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条件支撑。 “十五”期间共投入3500多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其中有2700余万元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实验室具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放射性防护条件,计算机控制的门禁系统,独立的通风和放射性特下水系统,放射性废物暂存库和放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