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毕业设计 |
课程代码:TELE3101 |
英文名称: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
|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
学分/学时:10/14周 |
开课学期:第7-8学期 |
|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
|
先修课程:通信工程必修课程和必要选修课程 |
|
后续课程:无 |
|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 |
课程负责人:刘学观 |
大纲执笔人:黄旭 |
大纲审核人:胡剑凌 |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毕业设计(论文)本科教学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本科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www.优德88.cpm 能力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通信工程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既是对本科各教学环节的延续,又是对之前各教学环节的深化和检验,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突出特点。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回顾和总结,通过对具体题目的分析和设计,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发展所学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毕业设计(论文),每个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任务,受到一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通信领域相关技术工作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收集资料、问题分析、方案设计、论文撰写、口头表达与交流、英文综合应用等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受到工程师所必需的综合训练。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具有文献检索、整理和整理的能力,并通过文献寻找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到有效结论;
3、能根据课题要求进行需求分析,构思方案,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细部设计,并在设计中能适当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
4、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选择最佳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5、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根据需要能选用所需的软件及仿真工具开展课题研究;
6、具有科技论文写作、文档撰写、PPT制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7、具有外文资料阅读和翻译的能力,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8、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团结协作、潜心思考、勇于开拓的人文素质,具有自我完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2、问题分析 |
2.2能通过文献研究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
教学目标1 |
2.3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教学目标2 |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3.2能适当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根据设计目标进行需求分析,设计解决方案 |
教学目标3 |
3.3能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和优化,体现创新意识 |
教学目标4 |
|
5、使用现代工具 |
5.1能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 |
教学目标5 |
10、沟通 |
10.1能针对通信领域的工程问题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
教学目标6 |
10.3具备国际视野和外语应用能力 |
教学目标7 |
|
12、终身学习 |
12.2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具有自我完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
教学目标8 |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本科阶段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应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能有效支撑本专业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保证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尽量结合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领域生产、科研、工程项目的实际任务,其中工程类题目应确保占总数的40%以上。选题应注意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际价值。选题应具有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综合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题目不宜过大,难度适中。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位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的提高,鼓励学生创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原则上一人一题,每位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人数在6人以内,鼓励多个指导教师联合共同指导多名学生,组成毕业设计(论文)团队,鼓励企业/行业导师参与学生指导。
(一)选题类型和要求
第一类:工程设计类——结合通信工程领域一项或多项具体的应用要求,分析其中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完成具有相应功能的工程实体的设计,并达到指定的技术指标。在设计报告(论文)中应对工程应用背景以及所要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进行描述;介绍国内外的主要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与尚未解决的问题等;介绍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领域的相关理论与知识;介绍设计过程中所用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给出详细的实施步骤以及必要的设计电路、图纸、代码或仿真模型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制作出实物;给出具体的计算、仿真或实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作出结论。学生答辩前答辩小组应组织实物验收。
第二类:理论研究类——结合通信工程领域的现实或潜在应用背景,就某一具体的理论问题展开研究,得出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或见解。在论文中应描述研究问题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研究所属专业领域的相关理论与知识;介绍研究所采用的数理方法或搜集整理出研究所需的资料数据;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或通过对资料数据的分析、综合、概括和抽象,提炼出某种新理论或新见解;应通过计算、仿真或实验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对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作出结论。
第三类:软件设计类——结合通信工程领域一项或多项具体的应用要求,分析其中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完成具有相应功能的程序或软件的设计,并达到指定的性能指标。在论文中应对工程应用背景以及所要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进行描述;介绍国内外的主要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可能存在的技术难点与尚未解决的问题等;介绍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领域的相关理论与知识;介绍设计过程中所用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给出详细的实施步骤以及软件工程文档(包括源程序清单、软件设计说明书和软件使用说明书等);给出具体的程序或软件测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作出结论。学生答辩前答辩小组应组织软件功能性验收。
(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1.资格审核阶段
学院教务秘书审核本科生是否具有毕业设计(论文)资格,根据学生学分情况,分成两批,已修学分不低于120分的学生可进入毕业设计环节,不足120分的学生不能进入毕业设计环节而必须延长学年。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指导小组审核指导教师是否具备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资格。
2.出题审核阶段
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选题应与科研项目、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要求,体现毕业要求中的相关能力达成。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组织通信工程专业全系审核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否符合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审核选题的方向、难易度、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以及实现可能性等方面内容,更换不符要求的题目
3.学生选题阶段
各系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组织开展毕业设计动员会,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明确指导教师,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一般在6人以内。对于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确需调整或更改的情形,学生应填写《www.优德88.cpm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变动申请表》,经指导教师和学院(部)分管教学副院长批准后方可调整或更改。
在校外单位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向学院提出校外毕设申请,并提交有关单位的接受证明、外单位指导教师的相关信息,经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指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同时实行毕业设计(论文)“双导师制”,即分管教学副院长聘请相关单位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的科研、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同时指定学院(部)内相关专业教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以便及时掌握进度和质量,协调有关问题,详见“www.优德88.cpm 学生在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补充规定”。
4.毕业设计实施阶段
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两周内,学生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包含对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认识、文献资料查阅情况及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等内容等),同时还需参阅不少于3000个外文单词的外文文献资料,并译成中文。指导教师审核文献综述报告后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并分组进行开题答辩。每个开题组有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构成的开题答辩小组现场指导。
毕业设计进程过半时,学生填写中期检查表,提交指导教师审核。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指导小组组织中期检查小组对所有学生(包括校外毕设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和质量进行现场检查,中期检查小组及时反馈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指导、检查和答疑,随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登录“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进行论文抄袭检测,检测结果“总文字复制比”大于25%的不得进入答辩环节
5.毕业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阶段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指导小组设立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及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由三名以上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答辩小组指定评阅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评阅。
答辩小组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现场检查,组织本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现场给出答辩意见并评定成绩,该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
答辩小组将毕业设计论文和成绩提交答辩委员会审定。答辩委员会审定成绩并发布,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设计。
第一次毕业设计答辩中未通过的学生,通过2-3周的时间进行修改、完善,经审核通过申请进行二次答辩,通过二次答辩后方可毕业。二次答辩由答辩委员会组织开展。
6.毕业设计总结阶段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指导小组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认真进行自检自评,鉴定本年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层次与水平,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意见,撰写毕业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三)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
本专业规定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阶段为10周,从第8学期开始,毕业设计(论文)的启动从第7学期末开始,即资格审查开始,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
表1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表
序号 |
阶段名称 |
时间分配(周) |
1 |
资格审查 |
1周,第7学期结束前4周 |
2 |
出题审核 |
1周,第7学期结束前3周 |
3 |
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及学生选题 |
1周,第7学期结束前2周 |
4 |
文献查阅及资料收集 |
4周 |
5 |
确定方案,开题报告,资料翻译 |
2周,第1-2周 |
6 |
根据方案开展论文工作 |
4周,第3-6周 |
7 |
中期检查 |
1周,第7周 |
8 |
根据方案进行细部设计 |
4周,第8-11周 |
9 |
对设计(论文)进行分析整理,撰写论文 |
2周,第12-13周 |
10 |
答辩和成绩评定 |
2周,第14-15周 |
11 |
总结阶段 |
1周,第16周 |
四、答辩及成绩评定方式
1.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由学院(部)领导及专家5~7人组成,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各一人,主任委员由分管教学院长担任。答辩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组织若干个答辩小组(每组不少于三名成员)具体进行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成员必须由讲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
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在答辩前,应认真审阅学生的毕业论文,以便在答辩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2.答辩资格审查
学生必须按计划完成毕业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签字,并且在毕业论文成果现场检查合格后方可获得参加答辩资格。学生必须在答辩前2天,将毕业设计论文交给答辩小组,答辩小组将毕业论文转给评阅教师评阅,评阅教师写出评语。
3.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审查通过后,由答辩小组主持答辩,以公开方式进行。
(1)答辩中,学生须用PPT报告自己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时间为10分钟左右,并回答答辩小组成员四个以上问题的提问。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约10分钟。答辩过程中,应做好记录,供评定成绩时参考。
(2)答辩结束,答辩小组应为每位学生写出评语,并结合毕业论文的评阅情况给出等级评定。对于评定成绩有异议的学生,由答辩委员会做出处理。
4.成绩评定
(1)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要独立进行评定,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不受学生平时课程学习成绩的影响,主要是全面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难易程度、内容与质量及研究成果、学生答辩情况、学习和工作态度以及在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中的完成任务情况、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2)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采用记分加评语的办法。记分采用百分制和等级记分制,即90-100分(优秀)、80-89分(良好)、70-79分(中等)、60-69分(及格)、60分以下(不及格);
(3)总成绩应由指导教师评分(占30%)、评阅教师评分(占30%)和答辩小组评分(占40%)三部分组成;
答辩委员会对评定的总成绩要进行审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以审定成绩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