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优德88.cpm

【举案说法】一个“小举动”引发的“大案件”

发布时间:2022-10-24浏览次数:424

案情回放

某日,接群众举报,某企业微信群传递1份文件扫描件。该文件虽然没有文头和密级标志,仅在右上角标注“内部资料注意保密”字样,但其他要素均符合机关公文标准,内容涉及某地重大政策措施,极有可能是涉密文件,一旦扩散,将造成严重后果。经有关机关仔细比对,该文件的确与前几日该地方印发的机密级文件内容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文件密级标志被故意遮挡了,又特意作出“内部文件”的提示,并发送到微信群。一时间,很多疑问摆在办案人员面前:当事人为何要这样做?这份文件发放范围仅到地市级,又怎么会在一个市属企业微信群中传播?是否存在更大范围扩散的可能?事关重大,办案人员连夜展开调查。

文件从哪来?密级标志又是如何“消失”的?

办案人员从微信群所属企业入手,经过与数十名涉案人员交谈了解,层层追查,终于找到了该文件的源头--某省直单位 A。原来,收到涉案文件后,该单位准备召开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并研究落实措施。会议召开前一日,A单位综合处副处长何某履行相关手续后,领取了一份文件复印件。他认为,直接带着涉密文件去会场“不够安全”,便在未请示领导、未履行任何程序的情况下,将文头及密级标志遮盖后再次通过非涉密复印机复印了一份带到会场。殊不知,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引发了一起严重的泄密案件。

文件如何流转到市属企业?


何某将文件带到会场后,交给A单位负责同志林某用于其参加会议使用。林某在参会期间,将该复印件交给B市市直C单位负责人许某,后者又将文件交给一同开会的该市D单位负责人赵某,赵某令工作人员到该市某区级单位复印该文件,该单位复印后,又自行留存了一份复印件。

一份发放范围为地市一级的文件,还未开会传达,复印件就已经层层流转到区级单位。如果该区级单位妥善保管,事情本可以到此为止,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错上加错。

留存该文件的区级单位工作人员刘某,又根据单位领导要求,将文件复印给该区其他单位供其在工作中参考。刘某接受过一些保密教育,也注意到文件内容较为敏感,但她看到文件上没有任何密级标志,在不知该文件来龙去脉的情况下,便在文件复印件上手写标注“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的字样后,遂将文件复印给该区其他多个部门。该区E局工作人员黄某收到复印件并扫描成电子文档,经过多次微信点对点转发后,最终发送至该区F局工作人员梁某,梁某又打印70余份后分发给区内所属单位和国有企业,其中便包含涉事企业G。

文件为何在微信群中转发?


G企业收文人员康某收到文件复印件后再次扫描,形成涉案电子文档,点对点微信发送给该企业财务部部长方某等5人,其中2 人转发至该企业其他微信群,后被群成员多次转发。截至调查时,文件已被发送、转发至7个微信群,涉及人员千余人。传达文件精神,研究落实措施,却最终演变成一起重大泄密事件。

案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对15 名责任人员进行严肃问责,最初遮盖密级标志、违规复印涉案文件的何某等多名直接责任人员被给予警告处分,省直A单位负责人林某,B市市直C单位负责人许某、D单位负责人赵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组织处理,其他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也受到相应处理。

分析启示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一份机密级文件先被隐去密级标志复印,又被多人辗转传阅,后变成电子文档造成进一步扩散,委实不该。我们既为当事人缺乏保密意识、连环闯下祸事扼腕叹息,又从这起泄密案件中看到自上而下保密管理之混乱、保密制度之虚设的种种隐患问题,须深刻警醒,以此为戒。

擅自脱密存侥幸。本案中,何某作为省直单位业务骨干,应当具有一定的保密意识和常识,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自作主张隐去涉密文件的文头和密级标志,以为用这种方式就能规避监管,省去复制涉密文件相对繁琐的审批登记流程。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虽简单,却成为了泄密源头,导致后续事态不断发展,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传达过程图省事。传达学习上级相关文件材料,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需要广而告之的普通文件可以采取传阅、宣讲、开会研讨等多种方式传达,而对于涉密的文件资料,需要根据密级要求和工作实际确定知悉范围,不得擅自扩大,不得以提高文件传阅速度、扩大受众面为由,擅自抹去文件密级标志、文头等重要信息,更不能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当“二传手”和“甩手掌柜”,任由涉密文件在基层传播散布,造成泄密后果。

保密管理打折扣。一着不到处,满盘皆是空。保密管理的全程化,就是坚持“国家秘密在哪里,保密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保密规定和要求,实现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全天候覆盖。从本案中可以看出,从机关单位到企业,层层保密管理均存在漏洞。比如,按照有关规定,复制涉密载体应当履行登记手续,复印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单位的戳记,并视同原件管理,而何某最初拿到的复印件并未加盖有关单位的文件复制戳记;对于明确注明“内部资料注意保密”字样的文件,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层层传播却无人提出质疑。制度流于形式、人员不守规矩,在保密工作的关键环节上泄了劲、破了功,最终导致泄密行为的发生。

保密氛围有缺失。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很多泄密案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在这起泄密案件中,与其说是当事人缺乏最基本的保密意识,倒不如说是单位甚至整个系统缺乏最基本的保密氛围。从省级机关单位到市属企业,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工作人员,对于国家秘密和“内部资料”文件,从违规复印、传阅、扫描到微信群传递、转发,没有一名同志意识到不妥并报告或制止、纠正,可以说把违规行为当成了日常工作习惯。从表面上看,是个人缺乏保密意识的体现;从深层次看,则是机关单位保密氛围的严重缺失。有的干部虽然懂得保密要求,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于“出格”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追求“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所谓和谐氛围,放任小问题最终发展成为大事故。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个小小的举动,便可能产生难以预料、难以控制的严重后果。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当从这起典型的泄密案例中真正得到警示、吸取教训,坚决杜绝一切侥幸心理,坚决杜绝任何“轻微”的违规行为,牢牢守住维护国家秘密安全的坚固防线。

内容来源:《保密工作杂志》2022年第9期


电话:0512-65112425传真:0512-65221078

信箱:www.优德88.cpm 191信箱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十梓街1号邮编:215006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2022 www.优德88.cpm 党委办公室